ishida 发表于 2024-6-5 21:38:27

怪影 发表于 2024-6-5 18:22
你讲这一集我还没看到,不过我绝对能理解那位婆婆当年的选择。
别说50年代了,我妈是60后,在79年的时候 ...

講到底,黎婆婆還是去錯了地方,去了一個比中國還要窮的地方。但是“比中國還要窮”的條件是說現在,在當時可能並不是這樣,畢竟當時印度剛剛脫離英國殖民地管轄,盧比也許要比人民幣值錢很多。可以想象當年楊大釗為什麼會帶同胞到印度搵錢,因為在當時印度盧比的國際地位可以話相當於現在的美金。楊大釗到印度的時候,那時候印度已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哎,無法想象,丈夫不忠、女兒不孝,黎婆婆在晚年過著如此貧困的生活,最終在1999年9月4日在加爾各答鬱鬱而終,那時候她已經到印度有足足四十八年時間了。有個網友的觀點認為,女兒陳妙嫻之所以不孝,很可能就是因為不滿母親黎婆婆為何要和父親(也就是黎婆婆的丈夫)鬥氣,搞到在印度過著非常貧困的日子。因為黎婆婆來到印度的時候,才知道丈夫已經和第二個女人生下了孩子。因為避免太多麻煩,所以黎婆婆沒有和丈夫同住,而且還不滿丈夫為何瞞著她娶第二個老婆。


黎婆婆的女兒陳妙嫻1970年在加爾各答華埠入邊的華人子弟學校——中國小學 畢業
(這是我看尋找他鄉的故事的時候,攝製隊的鏡頭影到了陳妙嫻的小學畢業證書,證書上話係四邑人,證書頒發日期係一九七零年十二月,可以推斷陳妙嫻係出生於一九五八年。即母親黎婆婆離開佛山到印度加爾各答之後才生下女兒陳妙嫻)
中國小學 係加爾各答中國城曾經存在的一所華人子弟學校,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關了,應該是八十年代之後關了,因為華人學生越來越少無法繼續辦下去。你看培梅中學在二零零九年就因為只有五個學生而最終不能辦下去而變成華人文化活動中心就知道原因了。(攝製隊一九九八年拍攝培梅中學【其實嚴格來講當時已經只有小學了】的時候,學校三層教學樓,已經空置了兩層,只有幾十個華人小學生,但是他們的中文水準也只是讀到小學五年級六年級左右,就要去國際學校上學了。授課教師面對攝製隊鏡頭採訪的時候表示,那時是只能教會他們認識一些中國字為主。)


假如黎婆婆去的是美國、加拿大、澳洲,肯定不會過貧窮生活,起碼就算收入低,都有個生活保障,有免費食物派發,不會挨餓,就算得病都可以得到保障治療。哎

Nat 发表于 2024-6-5 21:39:03

stebrick 发表于 2024-6-5 10:11
係咪要即時處決

處決Anna

Nat 发表于 2024-6-5 21:39:15

stebrick 发表于 2024-6-5 10:11
最正應該就係佢

Anna都識食呀

ishida 发表于 2024-6-5 21:39:47

怪影 发表于 2024-6-5 18:22
你讲这一集我还没看到,不过我绝对能理解那位婆婆当年的选择。
别说50年代了,我妈是60后,在79年的时候 ...
我明白啊,做出呢個決定的時候,本身就係好大風險。你都知道,當年“深圳灣游泳大賽”有幾多人“沒有到達終點”就咁樣“人生結束”。

Nat 发表于 2024-6-5 21:39:50

stebrick 发表于 2024-6-5 10:11
越黎越貴啊

間中有特價, 前排試過10幾蚊三包 , 唔係細包

Nat 发表于 2024-6-5 21:40:14

stebrick 发表于 2024-6-5 10:12
傳唔得幾多,好多野新一代都唔知

咁就失傳

winiso 发表于 2024-6-5 21:40:16

Nat 发表于 2024-6-5 21:31
若要人不知...除非...

;P那你多发点

Nat 发表于 2024-6-5 21:40:33

stebrick 发表于 2024-6-5 10:13
係假期不能棄啊

Anna也不能棄

winiso 发表于 2024-6-5 21:40:49

master 发表于 2024-6-4 09:57
都是起落

好有哲理阿

Nat 发表于 2024-6-5 21:41:09

stebrick 发表于 2024-6-5 10:13
咁衰趕人走

下午先再來
页: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查看完整版本: ☆★飄雪動漫社★☆2024年6月水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