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0750
- 精华
- 0
- 冰点
- 67
- 阅读权限
- 150
- 主题
- 93
- 回帖
- 135398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567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7-10-30
- 最后登录
- 2025-11-3
签到天数: 280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超级精灵王☆
懶之練精術師
   
- 回帖
- 135398
- 雪点
- 3149
- 阅读权限
- 150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567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7-10-30
- 最后登录
- 2025-11-3
|
发表于 2019-9-24 00: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lpoogi 于 2019-9-24 01:32 编辑
我本想說唐宋時,中原北方已開始走樣。
不過不知怎解打多了「大」。
算了。
太早的不說了,在東晉,就有五胡十六國,
被外族入侵,同時干擾了語系。
外族文化低過中原很多,語系亦難同中原語比。
唐時,北方就已出現「濁上作去」。
北宋末,北方已全被金人(女真族)統治,
再加上有蒙古人侵略,南宋語系更差過唐。
(據講當時女真語簡陋得可怕,甚至可說無語系)。
及後蒙古人統一中原,再其後清入主中原,
皆嚴重干擾了中原語系,積重無返。
南宋後期時,應已開始有失去入聲現像。
後來連 m 韻尾亦訛變作 n 韻尾。
各入聲字分別變成了平、上、去,無規律可尋。
中原於隋前不見有韻書,單由周計起至隋,共一千六七百年。
到隋時先有一班熱心學者要編韻書。
我估當時語音已出現變異,
到了要維繫地步,學者因而出韻書。
其後一路要接力,到宋時更由政府做。
語音可能已一路落下,需有韻書指導、矯正。
廣韻是宋初編,已見到很多濁上作去字音,
證明當時已走樣。
另外若我無記錯,唐末某滴詩,押韻/平仄已出現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