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0750
- 精华
- 0
- 冰点
- 67
- 阅读权限
- 150
- 主题
- 93
- 回帖
- 136034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568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7-10-30
- 最后登录
- 2025-11-13
签到天数: 28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超级精灵王☆
懶之練精術師
   
- 回帖
- 136034
- 雪点
- 387
- 阅读权限
- 150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568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7-10-30
- 最后登录
- 2025-11-13
|
发表于 2019-9-26 01: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lpoogi 于 2019-9-26 01:49 编辑
古語會名語作疑問字用。
例:「邊」,意思是「方向」之「方」,
「四邊」就是「四方」。
但古時可作疑問用,如「邊處」,即是何處,
「邊有咁着數」(咁是俗字),「邊有」即是「何處有」。
「物」亦一樣,可作疑問用。
「物事?」即是「何樣之事?」。
又可講「物也事?」,「也」是「非也非也」之「也」,
語氣字,無義,所以可有可無。
「物也事」講得太快,很易流讀成「乜事」。
普通話之「麼」,有多個用法,
其中一個,我很久前已估其實是「物」之訛變。
「物」是入聲字,普通話消失了入聲,
於是就流讀作「ma」。
由於聯想不到口中的「ma」是「物」,
就寫作「麼」記音。
參考下列:
普通話 廣府話
--- ---
幹麼 做物
為(甚)麼 為物
後來我偶然看到一書,
有個大陸學者持同樣見解,
我大感欣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