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開考嘅DSE中文科筆試閱讀理解,連文章作者林黛嫚睇完題目都話唔識答!
今個月9號開考嘅DSE中文科,乙部閱讀理解有兩篇文章,
包括台灣作家林黛嫚《孤獨的理由》以及李翱《命解》,
其中林黛嫚睇完啲題目,
都話「很多題我自己都不知如何答」。
佢喺FB寫道:
「我打開附檔的試題,佔分百分之七十的這部份《孤獨的理由》出了十二題,我略略看了,出題很靈活,很多題我自己都不知如何答,有空時再來試著答題。」
唔知林黛嫚做完份試題,
又有幾多係合「標準答案」呢?
但係篇文係佢寫,
邊個有資格話佢錯呢?
連原作者都摸不著頭腦,考生唔識答又有幾出奇?
有考生仲喺網上鬧考評局走火入魔。
原作者都唔識答題並非第一次發生,
2013年都發生過類似事件,
當年中文閱讀理解以本港作家黃國彬的《說誓》,
同埋台灣作家張曉風的《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為考材,
有線電視搵返兩位作者睇題目。
張曉風直言啲題目難答,
例如題目針對文章部分句子嘅語調及節奏,
張話佢寫嘅其實係一種感情,唔係乜嘢節奏;
另一位作者黃國彬,文章被問用咗咩寫作手法,
佢話寫作時根本冇諗咁多,
可能係乜都冇考慮,又可能係所有手法都有用,
嘩!咁邊個答案先岩?冇人知。
問題係,考評局有冇諮詢過作者呢?
冇。
標準答案個「標準」喺邊度嚟呢?
深到連作者都唔識,咁會唔會過份地為考而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