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0750
- 精华
- 0
- 冰点
- 67
- 阅读权限
- 150
- 主题
- 93
- 回帖
- 134516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564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7-10-30
- 最后登录
- 2025-10-16
签到天数: 278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超级精灵王☆★
懶之練精術師
   
- 回帖
- 134516
- 雪点
- 830
- 阅读权限
- 150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564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7-10-30
- 最后登录
- 2025-10-16
|
中古時只有平、上、去、入四聲,
無陰、陽聲之概念。
但聲母有分「清」同「濁」。
發清聲母時,聲帶不震,
發濁聲母時,聲帶震。
後來濁聲母消失,變成清聲母,
而原來之平、上、去、入就一分為二,
一個叫「陰」聲,一個叫「陽」聲。
因此,以上聲來說,
就分成「陰上」同「陽上」聲。
清聲母成陰聲系列,
濁聲母成陽聲系列。
亦即,今之陰上、陽上,
中古時皆是上聲,
陰上中古時是清聲母上聲,
陽上中古時是濁聲母上聲。
由於今濁聲已消失,我無法舉例。
法、德語有清濁聲,可參考。
英語其實亦有,但有巧妙,
不太合用以舉例。
另,此處之「陰」、「陽」,
是今人用來描述上述現像。
但古人亦曾用陰陽去論述聲韻,
例如「陰聲韻」、「陽入對轉」等等,
此時之「陰」、「陽」含意不同,
切勿混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