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TVB高级翻译方奕鹏
最近回归论坛下载的影片依然看见熟悉的名字:方奕鹏刚搜到一篇关于他的文章,没看过可以了解一下,
同期望兄弟们能分享他的更多信息,先谢
TVB高级翻译方奕鹏:剧集字幕翻译经验谈首先让我介绍一下电视台字幕翻译的工作流程。翻译字幕的时候,我们会得到了一盒录影带和一篇文稿,先把整出影片看完,对它的内容、人物和背景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然后就着手进行翻译的工作。翻译影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几个地方:首先,掌握演员或旁白说话的节奏,遇到自然停顿的地方,就要在文稿上分句;
其次,注意文稿的内容是否正确,一行字幕应该包含一个完整的意思,每行中文字幕最多只可以有十五个字,所以字幕的翻译必须简洁和精到;
最后,核对翻译出来的字幕是否正确无误,必要时重看影片。翻译一部约两小时的长片,大约需时两至三天,一小时的剧集则要一至两天;翻译纪录片的时间较长,与翻译一部长片的时间差不多,这是纪录片牵涉大量资料之故;至于半个小时的喜剧则因应内容,需要一天或再多一点的时间。我们在电视台会翻译什么类型的节目?其实什么类型的节目都有,严肃的、搞笑的、教育性的、煽情的,不一而足。剧集分连续剧和单元剧,连续剧又有不同的题材,以前连续剧的题材比较简单,通常是文艺片或典型的警匪片,现在则越来越广泛和复杂。大家熟悉的如《仁心仁术》( ER )与《白宫群英》( The West Wing ),差不多集剧集与纪录片于一身,而《老友记》( Friends ),《左右做人难》( Malcolm in the Middle )等,都是半小时的搞笑情景喜剧,还有一些是纯粹煽情的,例如《再续情缘》( Once and Again ),当然还有剧情片。纪录片也有不同的种类,有的提供资讯,例如动物片《阿积大自然历奇》( The Left Corwin Experience ),有的是介绍科技的,探讨有关电脑、太空等题材。除此之外,还有关於生活品味,与衣食住行的纪录片。“衣”的节目有很多,不用多说,“食”的有《大城小厨请食饭》( Jamie Oliver ),“住”的有《从屋到家》( From House to Home ),教你怎样装修新房子。另外有些文化性较重的,前阵子有个名叫《当达文西遇上蒙罗丽莎》( The Secret Life of Mona Lisa )的节目,介绍“蒙罗丽莎的微笑”这幅画背后的故事。另外,音乐及娱乐性的节目也需要字幕翻译,包括演唱会和颁奖礼,例如“奥斯卡金像奖”( Academy Awards )与“艾美奖”( Emmy Awards )。至于近年兴起的“真人Show ”( reality show )也是我们经常翻译的,譬如《夺宝奇 Show 》( Amazing Race ),《粉雄救兵》( 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 )等。当然还有不同类型的电影。这些都是我们做字幕翻译的主要节目类型。字幕翻译有很多限制。很明显、很简单的就是字数的限制:电视萤幕每次只可以显示一行字幕,如果萤幕同时打出中文与英文字幕,可以两行并列( double line )。每行字幕最多容纳十五个字,但一般不鼓励尽用十五个字,否则观众可能会看不完。字幕翻译的其中一个挑战,正在于你如何在这十五个字中表达完整的意思,而观众能够一看就明白。时间是另一种重要的限制,字幕在画面上停留多久,也会影响这行字幕的长短。每行字幕对应一位讲者的( speaker )的一句话语,他说完一句话,字幕就得收回,所有译者要因应他的说话有多长,来决定那行字幕有多长。由于字数和时间限制,字幕要写得精简、精到,可以减省得字词尽量略去,譬如“不要”可以用“别”来代替,“如果”可以用“如”来代替,“将会”可以用“将”来代替。内容方面,文化上的差异是要加倍留意的,有些外国的文化习俗和用语,我们在香港是难以接触得到的,俚语( slangs )就是一个好例子。另外是资讯混乱,我们翻译某些节目时,发现当中的资料是错误的,我们就要跟节目部沟通,可能要把那句删掉,或者乾脆抽起这套片子不播。语言混乱也是常见的情况,有些人说话的组织性不高,容易东拉西扯。根据我们的经验,这种情况在时装设计师最为普遍,有些意大利、法国时装设计师说话时很喜欢绕圈子,常常夹杂一段毫不相关的东西,又或者把短短的一句说得断断续续的,中间加入五至六个停顿( pause ),这时候我们就要知所取舍。我从事字幕翻译已经十多年了,期间发现了几个趋势:其一,对白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长,每集《白宫群英》的片长约四十至五十分钟,翻译出来的字幕多达八百至九百句,《仁心仁术》也是五时多分钟,译出来的字幕却有一千多句。回想最初入行的时候,一套剧情片的字幕译出来,四百多、五百句已经很多了,现在却多了一倍;不知道是人们越来越喜欢说话,还是编剧的灵感突然丰富起来。
其二,讲话的速度变快了。
其三,节目的内容越来越专门,一集节目可以专门讨论一幅画,三集介绍美国的军备,三集介绍芝士,一集去介绍一间博物馆的建筑过程和建筑风格,一套十三集的纪录片可以全部用来讲解人类的脑部。这趋势对电视台的字幕翻译员来说,实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要花很多时间去搜集资料,可以坐下来翻译的时间就相对地减少了。
其四,越来越多的人讲字幕翻译,越来越多人留意字幕翻译;以前的字幕翻译,做得好没有人知道,做得不好也没有人知道,现在无论做得好与坏都会有人留意。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也是一个让我们去学习、去进步的机会。
方奕鵬,這個名字,經常出現在明珠台,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已經30多年了。 讲起字幕,自从大台搬去将军澳后,字幕都倾向只显示一行了,以前清水湾时期反而有唔少情况会显示两行字幕。 對我嚟講,TVB嘅翻譯,尤其是英語節目入面,最精緻嘅地方就係佢哋會將虛構嘅電影/劇集角色名稱譯成有香港地道特式嘅人名,而唔係就咁音譯就算。
《狂野時速》(Fast & Furious) 系列:Dominic Toretto, Mia Toretto兩兄妹,電視台係譯佢哋姓「唐」名「冬/薇」;
《救參96小時》(Taken) 系列:Bryan Mills譯為姓「繆」名「秉仁」;
《欲骨查》(Bones):Temperance Brennan譯為姓「白」名「節德」…
例子眾多,未能盡錄
另外仲有一個令我驚艷嘅地方,就係佢哋有本事可以將外語歌詞以古詩體嘅格式翻譯及呈現返出嚟,最出名嘅例子莫過於動畫《黑執事》嘅片尾曲《蒼月滿盈》:
朧光映鱗傷 冷夜月蒼蒼
陰雲頃刻現 素願一時藏
珠淚潸潸落 披面作偽裝
遁辭幾番借 棲身黑暗房
奢盼明晨至 凄慼俱消亡
難耐怯懦襲 孤心蘸蒼茫
大千紅與紫 盡鍍虛言妝
舉頭望山月 伸手攬眩光
正正就係因為呢啲例子,我先一直堅持喺呢個論壇分享明珠台嘅電影同劇集,尤其是冇配音嘅資源。粵語內容唔係只係得配音先重要,有質素嘅字幕翻譯其實同樣重要 有啲咁嘅文章幾得意喎 明珠台嘅字幕翻译唔错 專業翻譯團隊呀 高手啊,他的中英文水平太高了 他最厲害是翻紀錄片的專有名詞 我念仲有唔少电影都有他的翻译 不知道大台还剩下多少翻译